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news.sohu.com/20090204/n262051494.shtml"
很多“80后”,現在開始進入結婚生子期,這些年輕的“爸爸”、“媽媽”們,既無老一輩的育兒經驗,又十分重視對嬰兒的早期看護與教育,怎么帶好孩子,成了他們頭疼的問題。 目前流轉于有孩子的市民家中的,多是保姆和月嫂。雇主們一般只會讓保姆帶歲數較大的孩子,其作用僅為陪伴與照顧孩子飲食起居;月嫂則主要是對嬰兒出生后幾個月的照顧。而與保姆和月嫂相比,育嬰師有何優勢? 育嬰師“精確湊仔” “當育嬰師要學的東西太多了,怎么給寶寶做飯、配餐,怎么陪寶寶做游戲、教認字等,不同階段要配合不同的方法。”剛拿到育嬰師資格證書的王阿姨說,育嬰師跟月嫂單純照顧母嬰起居不同,除了能夠科學地照顧嬰兒的起居飲食外,還有嬰兒日常保健與護理,嬰兒語言能力、認知能力、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早期教育。 王阿姨說,與兩個月大的嬰兒說話,能發現其小嘴一動一動的,這就是嬰兒與大人之間對話的萌芽;當嬰兒6~7個月時,育嬰師就會帶他看各種事物并告訴其名字,“這對發展嬰兒的口語能力有很大的好處”。而許多家長以為幾個月大的嬰兒聽不懂大人說什麼,忽略了跟嬰兒的對話,就浪費了培養嬰兒語言能力的好時機。 作為育嬰師,王阿姨還有一種深刻的擔憂,就是許多家長特別是老人家對嬰兒百般寵愛,很容易把孩子寵壞。王阿姨說,在小孩三歲前,就要開始讓他學會合作、分享等情感與社會感,比如讓嬰兒把小玩具交給父母,然后給予鼓勵,讓嬰兒從小就學會分享的喜悅。 家長們“各懷心思” 聽起來育嬰師已掌握了科學的育嬰方法,但市民們認同嗎? 兩歲半孩子的母親李萍,曾經從事過教育工作,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。孩子出世后,她就辭去了電大教師的工作,當起了“全職媽媽”。放棄工作前,她有過幫孩子請兩個“保姆”的想法,一個負責照顧家人和孩子的飲食起居,另一個則負責孩子的“早教”。但“實驗”了一段時間后,她發現效果不理想,在孩子的“家庭教師”離開后,她干脆辭職,全心教育寶寶。“如果廣州兩年就有育嬰師的話,我也不用辭掉工作了。”李萍認為,如果條件允許,替寶寶請個育嬰師很“抵”。 家住天河區的廣州市民姜小姐則持相反意見。姜小姐有一個不滿一歲的寶寶,從出生那天起就開始和外婆“親密接觸”,六個月斷了母乳后,小寶寶更是和外婆吃住在一起。結果,現在在已經快一歲的寶寶眼里外婆最大,她發起脾氣來誰都不理,爸爸媽媽都別想抱一下,小家伙只認外婆。“有時候聽到寶寶看著外婆發出‘媽媽媽’的聲音,聽著都有點嫉妒。”姜小姐表示,好在“吃醋”的對像是孩子的外婆,如果換作是一個完全不相的外人,那簡直會“氣炸肺”。擔心親情疏離的姜小姐只放心“自己人”來照顧寶寶,對于月嫂、保姆、育嬰師她都拒不歡迎。 除了李萍和姜小姐這樣旗幟鮮明的家長外,還有不少市民態度模糊,因為是初次接觸或聽說,他們說對育嬰師究竟有多大的“本事”感到沒底。
關鍵字標籤:嬰兒包巾尺寸 |